一、嘉宾致辞:传递行业认可与美好祝愿
二、战略发布:以全局视野绘制长远发展蓝图
在三聚阳光25周年庆典的重要时刻,集团总裁张建纲带来了《三聚阳光发展回顾及未来战略》,全面梳理了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并擘画了企业面向未来的战略蓝图。
在过去五年中,即便遭遇了疫情爆发、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经济环境的挑战,三聚阳光依然在“人才优先、全产业链、大客户、信息化智能化”四大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公司不仅实现了团队规模的翻倍增长,还大幅增强了专业服务团队的整体实力。通过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三聚阳光在行业内的排名稳步上升,并成功代理了一系列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案例。公司在应对挑战时展现出了强大韧性与创新能力,这一系列进展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巩固了三聚阳光在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未来集团将继续以人才优先作为核心动力,加快国际化步伐,依托香港公司这一重要桥头堡,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为全球高新技术在中国的落地提供坚实的知识产权保障。与此同时,集团也将继续深化大客户战略与信息化智能化战略,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三、主题演讲:聚焦前沿趋势共话知产价值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刘海波教授以《AI时代的知识产权管理》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随着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企业在专利撰写、检索、审查等环节面临效率提升与“幻觉”风险并存的新挑战。当前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亟需升级,应从传统“经营、研发、IP协同”向AI时代的新范式转变,重点关注人才管理、数据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及AI相关专利版权制度建设。他强调,只有通过技术与制度双轮驱动,才能构建适应AI发展的高效、可持续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联想控股副总裁于浩博士在《科技创新与IP战略》的主题演讲中,结合自己25年IT与知识产权领域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IP战略演变。于浩博士早期在外企采用“地雷战略”进行大面积专利布局;在理光期间探索技术内生与市场外化的运营模式;加入联想控股后,聚焦前瞻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孵化,并强调IP的绑定赋能。他指出,当前IP战略已进入精细化阶段,需借助AI等新技术提升专利撰写、检索等流程的效率。同时,应推动国外成熟技术在中国市场的二次开发,实现技术外生与本地化融合。
最后,他提出全景IP战略,从技术、产业、生态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布局,通过高校合作等方式提前介入早期技术投资,助力企业商业战略发展。他表示,只有将技术创新与IP管理深度融合,才能支撑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共同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事业迈向更高水平。
三聚阳光集团法律业务总监周美华律师在《专利诉讼策略与实施》的主题演讲中,通过多个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应对复杂的专利纠纷,并分享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她回顾了格力与奥克斯的经典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展示了复杂诉讼程序及策略选择对最终胜诉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多轮反制措施的应用,如提起专利权属诉讼、无效宣告等手段,并展示了如何利用国外证据成功使对方专利全部无效。
周美华律师指出,专利越经过反复挑战反而可能变得更“扎实”。在专利无效程序中,一项专利越是经历多次无效挑战并成功维持有效,其法律稳定性就越强。每次专利被维持有效的决定都会确立一些对权利人有利的事实或法律解释,只要这些认定未被推翻,后续的无效审查合议组通常会遵循这些已有的事实或法律认定。这表明高质量专利不仅需要撰写精良、授权稳定,更需在实际对抗中经受住考验,成为真正具有商业价值和技术壁垒的核心资产。
此外,她还讨论了权利要求解释在专利授权和确权程序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诉讼过程中证据保全和法院取证的重要性。她介绍了不同法院对证据支持的态度和做法,讲述了单方检测加公证、单方司法鉴定加检测以及法院组织的司法鉴定等方法在认定侵权中的应用,并分享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些内容为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位嘉宾的演讲内容涵盖理论高度、实践深度与未来广度,既有对当下AI变革趋势的敏锐洞察,也有对企业IP战略演进的系统总结,更有对专利纠纷应对的实战总结。这些观点不仅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更加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策略提供了有力参考,也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服务体系完善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力。
四、新书发布:《专利力量》——见证创新背后的硬核支撑
在论坛现场,三聚阳光隆重举行了新书《专利的力量》的揭幕仪式。此书由三聚阳光董事长张杰亲自执笔,凝聚了他多年来的行业实践经验和对知识产权发展的深刻思考。作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洪流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张杰通过本书系统阐述了专利在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发展以及构建国家竞争力中的核心作用。
新书发布启动仪式上,张杰董事长邀请嘉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BiMBA商学院前联席院长杨壮教授,南开大学英才教授、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贺京同教授,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山博士,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首席实务专家刘长征博士,以及北京盛心技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捷博士共同登台,为《专利的力量》揭幕。
五、知产对话:共话高质量发展下的知产机遇与挑战
在主题为《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圆桌对话环节中,来自政府、司法、学术界及企业界的多位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围绕知识产权展开了一场高屋建瓴、思想碰撞的深度交流。
本场对话由北京市专利代理师协会秘书长杜中担任主持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顾问、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原司长吕国良,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原局长朱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原主审法官彭文毅,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武军以及小米集团法务部法务总监刘超等专家,共同探讨知识产权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其对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在讨论过程中,吕国良通过详实的数据展示了全球知识产权申请的增长趋势,并强调了PCT(专利合作条约)对促进跨国企业进行全球布局的重要性,能够反映一家企业的国际化程度,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PCT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这一数字的增长也带动了全球化创新水平的提升。
朱宇从提升产业段位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意义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他特别提到,尽管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当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创新成功率不高、专利的价值与质量仍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治理创新是实现国家产业段位提升的关键。
彭文毅分析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强调作为法官需要提升大局观,深入了解行业与市场,以实现权力和各种利益的平衡。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引入技术调查官专家制度、加大保护力度、完善赔偿制度、实施惩罚性赔偿措施,以及打击恶意诉讼与阻碍创新的行为,以此来更好地赋能制度,支持创新发展。
张武军教授在分享中紧扣“高校专利质量不高、转化困难”以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瓶颈”两大核心议题,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张武军教授也表达了对校企协同、行业共建的强烈期待。他呼吁高校与企业、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探索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机制,推动高校知识产权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刘超则分享了小米在知识产权精细化管理、风险防控及海外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突显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他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如何利用AI技术提高效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从而支持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持续竞争力。
本次圆桌对话汇聚多方视角,既有政策层面的战略思考,也有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既关注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难题,也回应企业在海外布局中的现实需求。各位嘉宾从不同维度剖析了知识产权在支撑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核心作用,为新时代下如何构建更加高效、开放、协同的知识产权生态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建议。
六、庆典晚宴:分享成长与信任的力量
七、精彩瞬间:值得被铭记的力量与温度
每一个精彩瞬间,都是三聚阳光25年来坚守与成长的生动注脚。这些值得被铭记的温度与力量,不仅点亮了这一场庆典,也照亮了通往下一个辉煌25年的前行之路。
“三聚阳光•廿五载知新”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5周年庆典活动已圆满落幕。正如张杰董事长在致辞中提到的,二十五载不过是历史一瞬,回望来时路,我们努力拼搏获得的上百个行业奖项,远不及客户诚挚的信任更加珍贵。我们致力于成为最受尊重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这份尊重隐藏在每次专业服务中的实干劲和专业范。要实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跃升,唯有让知识产权真正活跃起来。只有强大起来,才能让每一份创新掷地有声,让创新者轻装上阵,让每一个企业家都能勇立潮头。